本来预想是一个配置策略,没想到实际操作后发现是择时策略。
本策略思想来源很简单,一只股票在连涨多少天后会下跌。本来有一个兄弟策略为连跌多少天后会开始涨,但由于采用均值的概念,连跌天数的本身可能小于均值,这样股票在下跌天数达到均值时,可能已经开始涨,那么可以转移到连涨策略,如果下跌天数超过均值,那么在均值第二天买的时候,收益会一直为负。所以连涨天数比连跌天数会是一个更好的策略。具体策略是,若发现某只股票正在涨,则在当天买入,持有至天数达到均值的时候卖出。
1. 计算A股连涨天数的均值
因为万得数据下载的限制,最初仅仅检验了两个板块的股票,但惊奇地发现平均天数竟然都在2.8-3左右,标准差仅仅为0.1。这有些超出最初的预期,标准差竟然不足1天。
3天真的是A股的反应速度嘛?好奇心驱使我花了一天下载了主板A股中不包含ST的所有股票从上市到2020年1月9日所有涨跌幅的数据,本来想合并成一个excel,却惊奇地发现触碰到了excel的极限。一个excel只能存100多万条的数据呀。
全部A股的连涨天数均值为2.956天,标准差为0.2157。仅仅为0.2157,也就是说95%的置信区间也还在2.533至3.379天,
所以新的策略将会是在某股票上涨的第2天买入,第3天卖出。
2. 回测收益,夏普
正如开篇所说,这是一个择时策略,对于股票的选择没有指引,因此选择了比较火的几支票,应用上涨天数策略对2016.1.1-2020.1.9日进行回测。
茅台,在连涨的第二天买入股票,在第四天卖出,仅仅获得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收益,累计收益为0.17%,几乎为0。夏普0.13。
隆基股份累计收益0.13%,夏普0.08。
恒生电子累计收益0.06%,夏普0.05。
……
这结果实在不足以形成一个策略,说明大部分时候还是涨了一天之后就开始跌,或者涨幅太低。但是全部A股同质化的平均连涨天数实在是令人惊讶。翻了翻文献,发现涉及到“变点问题”,粗浅地理解为股票涨跌变化的点是由于政策引起的,当政策出现后,整个股票市场几乎同步调的涨跌。但这只能部分解释这个结果,在没有政策或者大牛熊市时,股票自身因素引起的变动还会引起全市场的变化嘛?果然国内文献的结论总是这么“显然”,有时间的时候搜搜外文文献比较实在。
最近由于开盘时间总是在上课,无法实时盯盘。待到下周期末之后,在模拟盘中实盘操作一番。
最后,你相信中国A股的反应速度是3天嘛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仅为作者闲暇之余的休闲娱乐,以此产生的投资后果,作者概不负责。反正我没推票[摊手.jpg]
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
这么丑陋的排版,这么简陋的叙述,如果你能看到这里,表明你是真爱了!下一期会是一篇读书笔记,敬请期待!
推荐阅读
推荐作者